成立2年,覆盖全国,天天学农开创“农民职业教育”新模式!
农民职业教育
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农民教育经历两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伴随城市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再就业的培训需求发展出了以新东方烹饪、蓝翔为代表的“手艺”型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第二次浪潮在2010年后,土地流转加速、种植结构改革以及城市农产品消费的升级,使2.6亿种植户中产生了大量以农业生产经营为职业,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现代农民,他们对提升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有迫切需求。
原生农民(如家庭农场等)与返乡农民合力筛选后,“绿领”型农民的迅速增长给了天天学农做农民职业教育的历史机会。
天天学农成立于2017年,两年时间,已签约专家1000多名,将农民职业教育落地到全国230余个地级市,平台服务用户已突破百万。它是如何做的呢?本文选取三个场景案例,试全面解读天天学农的“农民职业教育”新模式。
场景一
即时型农技疑难解答
8月中旬,正是草莓种植户开始栽苗的时候。湖南长沙的丁先生以前没种过草莓,周围也没有人种草莓,他听人说种草莓收益不错,便买了苗,可是苗寄过来了,要怎么保存,他并不知道,上百度搜索,但答案各异,没有一个权威详细的解答。
此时,他打开天天学农,在草莓主页里找到选种育苗技术,就能看到由草莓博士尹淑萍老师讲解的一个几分钟的小视频,她详细地告诉农户接收到草莓苗后要第一时间打开包装,把苗放到阴凉处,以及一些细节处理的重点。类似的,还有作物某种病、虫害的防治,或者落果问题怎么处理等等。
这类知识内容比较轻,相对零散,学之前很紧急,必须立刻找到解决办法,一旦学了就能解决问题,所以对课程内容要求准确 、易懂、实用性强,在这种场景下,天天学农像农民身边一位随时待命,帮忙答疑解惑的专家。目前,在天天学农平台上,这类课程单价较低,数量多,销量也比较大,很多农户从购买这类课程开始培养出付费习惯。
场景二
系统性全年课学习
广西荔浦的李先生去年才回老家接手家里的几十亩砂糖橘,他以前在县城打工,家里的砂糖橘都是两位老人粗放地打理,果子收成一般,现在他回乡自己做,想通过学习更好的技术提高产量质量,争取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于是,他在天天学农平台上购买了吴理慧老师的《砂糖橘种植管理全年指导》课程,内容非常详细,从1月到12月,每个月的管理要点,技术重点,吴老师都分几节课讲得非常详细。课程基本在果园实地拍摄,有很强的带入感,一些简单的实操,例如环割,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就能掌握基本要诀。
这类课程以品种或技术要点形成系列,系统性强,内容全面,学习深度也增加,用户可以购买某一品种的全年课程,也可以就某一知识要点深入学习。通过学习,用户不仅知道要怎么做?还能懂得为什么这样做。懂得背后原理后,更有利于实际操作中变通使用。在这种场景下,天天学农平台就像一所线上农业学校,在这里农户可以进行储备式学习,受到专业化的教育。目前,在天天学农平台上,这类课程个数不算最多,但单价较高,内容丰富,课节数多,潜力非常大,对用户产生的粘性也极强。
场景三
线下精品系列课程
四川内江的杨先生,今年已经60出头,虽满头银发,却精神旺健,以前做园艺景观,近年来,柑橘红火,他也种上几百亩春见,2年的树,明年正式挂果。他已在天天学农的平台学习了“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知识,而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的“修剪”课程,他也学习了,却始终不敢下园开剪。
今年4月,由天天学农优秀修剪老师吴老三带领的《柑橘实操修剪班第一期》在广西南宁开班,他立刻报了名。课程历时5天5夜,以理论+实操的形式授课,由于有老师带着,敢放开手脚剪,经老师点评更添信心,待课程结束,学员们基本都已掌握诀窍,也敢下手修剪了。
线下精品课,是对线上课的一个补充,也是线上课的延伸。像“修剪”这类实操性非常强的课,线上可以学知识要领,但真正操作,要经老师指点,才有信心下手剪。天天学农的线下课有“学农大讲堂”、“农技峰会”、“修剪实操班”等,还有客单价更高的“精品游学”课。线下的精品课,能实现老师与学员面对面的实时交流,对于实操的细节,也可以了解得更仔细,老师的精神魅力和课堂氛围都有助于提升学习成效。基于此,天天学农已经与广西、四川、陕西、山东等地区的多个基地合作,共同建设授课基地。
天天学农2019年8月获B轮融资后,重点放在完善课程体系、打造教研团队、升级教辅系统上,而这些内容的提升和完善,都为学农VIP的升级提供保障,而囊括了学农课程和服务的VIP体系将成为学农未来长期发展的重要抓手。
这些创新模式的基础是天天学农始终扎根于广大农村,又成长于互联网中心,在积极聆听用户心声的同时,把握时代脉搏。随着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天天学农的互联网农民职业教育平台的定位也将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出来。